抗菌剂的选择

2009-07-26 11:57 阅读(?)评论(0)
 

本博客文章源于本人整理的技术资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部分是本人心得体会,如有侵权请速告知,如果您对这些文章感兴趣,或需转载到其他地方,请给个本博客的链接!谢谢

上海老顾杀菌博客:http://www.shajunji.blog.sohu.com/


 

抗菌剂的选择

 

      抗菌剂指一些对微生物高度灵敏、少量添加到材料中即可赋予材料抗微生物性能的化学物质。也就是说抗菌剂是能使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不能发育或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一、抗菌剂应考虑以下因素:

(1)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抗菌浓度

抗菌效率是抗菌剂最特征的参数之一,抗菌效果可通过抑制微生物发育繁殖的抗菌剂最低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杀灭微生物的最低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coil concentration,MBC)体现。

(2)试验中能抑制受试微生物50%菌株发育所需的最低抗菌剂溶液或浊液浓度称为MIC50,抑制所有受试菌发育所需的抗菌剂浓度称为MIC。即MIC所指的是抗菌剂阻止微生物繁殖繁育的能力。

能使受试微生物菌株总量减少99.9%或以上所需的最低抗菌剂溶液或浊液的浓度称为MBC,MBC评价抗菌剂的杀菌能力。

(3)MIC或MBC越小,抗菌剂的抗菌效果越好。

二、抗菌谱

      微生物的种类极其繁多,抗菌剂一般只能对部分特定的微生物种类表现出抗菌活性,而对其他微生物投有抗菌性。

抗菌剂能表现抗菌活性的微生物种类集合称为该抗菌剂的抗菌谱(antimicrobial spectrum)。能对许多种微生物同时表现抗菌活性的抗菌剂称为广谱抗菌剂,只对一种或少量几种微生物表现抗菌活性的抗菌剂称为选择性抗菌剂。

广谱抗菌性: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抗菌剂对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种类有抑制作用;二是对每类微生物的各种种属都有抗菌性。

      选择抗菌剂一般希望抗菌剂具有广谱抗菌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同场合对抗菌剂的抗菌谱要求不完全相同,如涂料、皮革、纸浆、金属加工液、塑料等等体系中,各种微生物生长的情况都不一样,那么选择的抗菌剂也有所不同,目前往往是几种不同杀菌机制的抗菌剂复配,以提高其抗菌谱,降低其使用成本。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抗菌谱。

三、持久性

      部分抗菌剂由于本身理化性质的原因,在光、热、PH、洗涤等作用下可能会逐渐分解或衰解而逐渐失去抗菌作用,从而导致材料抗菌性能的变化,甚至导致抗菌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在抗菌剂品种和用量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材料的使用场合和使用寿命,保证抗菌材料在使用期内能够经受光、热及重复洗涤等作用,保证制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抗菌性能。

四、加工适应性

      一般抗菌剂都需要结合材料才能制备成相应制品使用,所以选择的抗菌剂要和相应基材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够适应基材的加工要求(processibility)(温度、酸碱性等等)。如塑料加工温度一般在150~300℃,用于塑料的抗菌剂就需要能够耐受150~300℃温度不变性。颜料在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高速碾磨,用于颜料的抗菌剂要适应这一要求。

五、耐候性

      抗菌材料和抗菌制品经常是在居室、办公室或露天场合使用,受气候影响较大,所以抗菌剂需要一定的耐候性(weatherability)包括耐紫外光、可见光、热、空气等因素,不能使用一段时间后很快出现抗菌性能的改变或在物理性能、外观等方面出现显著变化,导致制品无法使用或功能下降。外墙涂料抗菌剂要经受得住太阳光长期照射及雨水的冲刷。

六、稳定性

      抗菌剂的稳定性(stability)指抗菌剂本身物理化学性能随时间和环境变化保持稳定的能力,包括抗菌效果,抗菌剂的外观、颜色、物理性能等。保持抗菌剂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是对抗菌剂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抗菌剂时需要考虑该场合条件下抗菌剂的稳定性,尽可能在制品使用寿命内保持抗菌剂的稳定。

七、反应惰性

      抗菌剂的反应性指抗菌剂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同基材物质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希望抗菌剂尽可能具有反应惰性(inertia),抗菌剂的加入不影响材料的原来性能,至少不影响材料的使用安全性。对于反应性抗菌剂,使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反应性对制品的影响,并采取充分的措施,以保证制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八、安全性

      抗菌剂的安全性(safety)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抗菌剂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是使用过程中根据使用场合所需的生物安全性。

      使用过程的安全性要求抗菌剂在使用过程中对人和环境无毒无害,加工过程中不产生毒烟、毒雾等物质,对加工人员的皮肤、眼睛没有刺激作用。

      生物安全性是抗菌剂本身的一个重要的性能,包括抗菌剂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对皮肤致敏性、致癌性、遗传毒性等。

      抗菌剂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抗菌剂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通过3个途径进入人体:食入、吸入和皮肤接触。在实验或工业操作过程中,人体由于高剂量接触而导致急性中毒,在使用或其他过程中由于长期低剂量接触而造成慢性中毒。

      化学品导致人体急性中毒的难易通过该化学品的急性毒性表示,化学品的急性毒性包括急性经口毒性LD50。(经一次口服一定剂量可毒杀50%试验动物时的剂量)、急性眼睛刺激试验、急性经皮试验、急性吸人毒性LD50(毒杀50%试验动物时化学品的粉尘、气溶胶或蒸气的浓度)和过敏反应实验等指标,常用急性经口毒性LD50表示。

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

化学品急性毒性可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五级。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

大鼠一次经口

LD50

(mg/kg)

6只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2-4只的浓度

(ppm)

兔涂皮时

LD50

(mg/kg )

对人可能致死量

总量

(g/kg)

(g/60kg)

剧毒

<1

<10

<5

<0.05

0.1

高毒

1-

10-

5-

0.05-

3

中等毒

50-

100-

44-

0.5-

30

低毒

500-

1000-

350-

5-

250

微毒

5000-

10000-

2180-

>15

>1000

 

九、价格

      抗菌剂的使用要有适宜的价格,当然适宜的价格是针对使用对象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相对而言。(来自网络老顾整理)

 

 

 

  最后修改于 2009-10-30 20:43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